在海拔1300多米的南寶山上,有一座名為“木梯村”的小村莊。這裡是“5·12”汶川地震異地安置點,距邛崍市區52公里。記者驅車近3個小時來到木梯村,途中蜿蜒崎嶇的盤山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條路,每周兩趟,鐘新樹已經走了將近半年。
  今年6月,鐘新樹正式走進了邛崍市南寶鄉木梯村,擔任駐村幹部。“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擔任駐村幹部,但這卻是最特殊的一次,最難的一次。”鐘新樹說,木梯村交通極為不便;經濟落後,人人吃低保;村民都是羌族,文化差異大;村民文化水平低,好多人甚至還不識字……困難重重,但鐘新樹從沒有想過放棄。
  舍小家為大家
  為老百姓辦實事
  村民最需要什麼?如何能最快取得發展成效?作為林業園林系統的一員,如何幫助木梯村發展林農產業?為了瞭解村民的困難和需求以及對發展經濟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鐘新樹每天都深入到村民家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他走遍了該村62戶村民。4本民情日記,密密麻麻記滿了群眾的心聲。“我們種紫土豆,可是不好銷啊。”“來農家樂的游客太少了,羌繡不好賣。”“光靠種菜不夠,我們也想養殖些家禽。”……這些話都寫在了他的本子上,記在他的心中。
  木梯村村民都參與種植紫色土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銷路,紫土豆不好賣,只能囤積在家中,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壞掉。鐘新樹瞭解到這一點,立馬開始挨家挨戶對土豆進行分類統計,並通過市林業園林局門戶網站、辦公平臺和政務微博,對木梯村情況和高山紫色馬鈴薯進行宣傳,努力幫村民們聯繫買家、尋找銷路。經過近一個月的宣傳推銷,50多戶村民家中囤積的6000多斤紫色馬鈴薯被銷售一空,村民直接受益24000多元。
  舍小家為大家。鐘新樹每天在山上幫助文化水平低的村民寫證明、辦助學金申請;村民下山買東西不方便,他就幫忙捎帶生活用品;村中有人生病住院,他都前往看望、細心照顧。他把村民當親人一樣看待,但他從來不麻煩村民。吃的穿的都自己買、自己帶,柴米油鹽都自備。“不能麻煩老百姓。”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母親年老多病,女兒又正處在“小升初”關鍵的一年,但是鐘新樹平時僅僅只能用電話和家人交流,周末也忙著為木梯村百姓奔波,無暇輔導女兒的功課。“木梯村更需要我。既然我來到這裡,就有責任把村民當做更親的親人,為他們服好務,帶他們奔發展。”
  發展旅游和農產業
  實現富民強村夢
  在木梯村,村民主要從事茶園管理和鄉村旅游經營,但由於不懂茶園管理,致使茶葉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不好。對鄉村旅游,村民更是沒有經驗。
  從駐村任職的第一天起,鐘新樹就把自己當作村裡的一員,一直思考著如何幫木梯村謀發展。要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必須在產業發展上花心思。為了把旅游發展起來,鐘新樹協助結合新農村綠色家園建設,帶動村民進行小區風貌打造,為小區種上特色花灌木,用羌族文化元素裝飾村舍。不僅如此,為了讓農家樂有更多羌族特色服務,他還積極組織村民參加廚藝、羌繡、歌舞等培訓,讓木梯村有好吃的、有好看的、有好玩的。
  也有村民不配合、不積極,覺得參加培訓是浪費了勞作的時間,減少了收益,他細心地捕捉到了村民的心理,就一家一家地上門做工作,說服大家加入其中。大家都被鐘新樹的熱情和誠意所打動,共同為木梯村的發展而努力。
  本報記者 餘書婷 攝影 劉陽
  (原標題:村民就是我的親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84xmmw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