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參與欺騙了很多善良的市民和大學生,傷害了他們的愛心,我們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懺悔。出於良心的不安,我們勇敢站出來進行揭發。”南方日報有關保潔美的相關調查見報後(詳情見本報廣州觀察11月20日和22日AⅡ01版報道),保潔美的3位前員工聯繫上南方日報記者,揭露保潔美如何利用媒體倒賣“環保回收和慈善捐贈”。
  廣州市保潔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居民捐贈的舊衣中挑選最好的衣料出口到東南亞市場,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引起巨大反響,廣大市民紛紛致電本報表達意見和提供線索,保潔美的3位前員工更是主動站出來,揭發保潔美打著慈善和環保的名義收集市民海量(幾千噸)愛心衣物,其中真正捐出去的數量只有2000餘件(做做樣子),而所謂的再循環環保處理就是高價倒賣,大多數愛心衣物被轉賣給國內貼牌工廠和出口東南亞、非洲。
  ●策劃:譚亦芳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成希 實習生 餘秋亮
  談合作
  慈善環保取得街道支持,在300多個小區設立回收箱
  小雷畢業於深圳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進入保潔美工作之前,曾經擁有一份銀行的高薪工作。“一直想找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看到保潔美是專業環保公司,而且宣稱致力於公益事業,長期定點向山區和貧困群體搞捐贈,我毫不猶豫辭職過去應聘!”
  2012年7月,小雷正式成為保潔美的一名員工。在接受公司培訓時,公司負責人告訴他們,公司免費回收的二手衣服,符合捐贈標準的會捐出去做慈善公益,不符合的將進入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他的工作就是向廣州的相關街道辦、物業公司等相關部門推介保潔美,簽訂相關協議,在中高檔社區搞愛心環保活動,然後設立二手衣服回收箱。
  “她以前就說主要以捐贈為主。她跟所有的街道和社區談的時候都打著相關媒體的旗號跟他們合作,箱子上面也寫上了相關媒體的名字。”小雷介紹,最開始保潔美經理鐘惠萍會帶著他拜訪街道辦,她會拿著相關媒體對保潔美的正面報道,聲稱他們跟這家媒體是合作關係。
  “沒有人能夠拒絕慈善和環保!我們就打著愛心和環保的旗號,不斷向他們宣稱拿二手衣服去捐贈給最需要的人,而且將其上升到一個政治高度,那就是回收居民舊衣物進行再生循環利用,探索推廣垃圾分類與垃圾減量,構建低碳環保社區與創建文明城市”。小雷說,後來得知談合作時都帶著欺騙成分,所以一直感覺不開心。他主要負責天河區的愛心二手衣服回收箱,主要對接天河區的獵德街、林和街、石牌街、興華街、長興街、天園街、五山街、車被街等,取得這些街道辦的城管科、居委會和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部門的支持,還與他們大多數街道簽訂了相關協議。其中石牌街道中設置的回收箱最多,一共有19個以上,其次是車陂街道,有至少12個社區參與其中。保潔美公司的回收箱在廣州300多個小區全面鋪開。
  搞活動
  在各社區發起愛心回收活動,打造慈善愛心企業形象
  這幾名舉報的保潔美前員工說,保潔美善於營銷策劃,比如他們會利用媒體對慈善新聞的重視和關註,主動參與相關媒體的慈善愛心活動,打造慈善愛心企業的形象。在每年天氣比較寒冷的冬天,保潔美就會從回收來的二手衣服中挑選出幾百件,交給相關媒體,共同在各大社區發起愛心回收活動。
  “活動中收集的幾噸愛心二手衣物,沒有一件真正捐贈出去,全部被拉到了保潔美在中山的倉庫!”據當時參與活動的保潔美前員工介紹,他們的活動現場還設立了再生產品展示區、垃圾分類環保游戲。
  小雷說,他們在搞類似活動時,都會叫文員在外面買一些臨時的小禮物,就分發給參與活動的街坊鄰居,並不斷向他們介紹,“不符合捐贈條件的衣物,我們都會進行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這些都是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然後,他們還會拿出精美的圖片資料,上面有各種環保產品的圖案,“都說是我們生產的”。
  小雷回憶,這樣一來,熱情參與的街坊們一般會對活動豎起了大拇指,而街道相關負責人也就希望可以通過多方合作,把街道做成垃圾分類和資源再生工作的示範街,甚至邀請街道各社區的居委工作人員一起到現場交流。活動結束以後,保潔美就會在社區的顯眼位置設置二手衣服愛心回收箱,上面貼著碩大的溫馨提示: “回收的衣物經過分類處理後,符合捐贈要求的則通過相關媒體的慈善捐贈渠道”。
  “我們經常性地打著相關媒體和愛心慈善捐贈的名義,在各大小區搞活動,每個月多達7、8次之多。”小雷解釋,他還特意打電話給民政部門咨詢此事,得到的答覆這屬於公開募集,需要經過區民政局的審批,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任何報批,就公開搞非法募捐。
  另外一名在保潔美工作了半年多的小魏介紹,他當時負責海珠區的工作,當時也是跟小雷一樣的操作方法。小雷和小魏提供的材料顯示,保潔美在8、9月的廣州多個社區密集舉行了多場愛心隨手送活動,照片中清楚看得到,活動橫幅的主辦方都有相關媒體,裡面出現了捐贈、愛心、環保等字眼。
  這家媒體相關負責人稱,隨手送組織的每件舊衣送溫暖活動只在冬天天冷時節舉行,夏天或者其它時段從來沒有發起過這種活動。凡是該媒體發起的舊衣送溫暖活動,相關捐贈出去的數量均可以查到。
  “除此之外,他們跟保潔美沒有任何合作關係。保潔美未經同意將我們打在二手衣服回收箱中,甚至出現在他們自己發起活動的橫幅中,我們感到十分氣憤,將收集相關證件訴諸法律!”這家媒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求保潔美立即撤出所有有關他們的內容,終止與保潔美的合作。
  再轉賣
  八成衣服被倒賣,每個月至少賺幾十萬元
  “保潔美回收衣服的總數不止2000噸。一個街道每個月就有11噸了,一年上百噸是沒問題。海珠區幾乎所有街道都與他們合作。一個月他們回收大概100噸左右。”小雷稱,保潔美回收的衣服大概有八成是出口的。
  保潔美的這幾名前員工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保潔美有一個做了3年多的老司機,負責拉貨工作,清楚地知道這些貨物的去向。他們的工作除了推廣和策劃活動以外,還會跟著老司機一起去各個回收箱收取二手衣服。這名老司機告訴他們,“這個衣服是轉賣的,特別是一些最新、最好的衣服,不是捐贈,而是拿去貼牌,然後再賣出去。就賣到江蘇那邊。”
  “最好的還不是出口的,而是在國內。國際上其實是不允許的,垃圾是不能倒賣的。如果萬一那個人有皮膚病的話,買這件衣服的人就會(染上)。”這幾名員工說,後來他們才知道保潔美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環保加工設備和技術,就是將這些二手衣服拉到中山的倉庫進行分揀,然後再打包轉賣出去。
  小雷說,他在走之前,當上了保潔美的主管,所以跟保潔美的財務關係很好,接觸到了保潔美的財務信息,他發現保潔美每個月回收的二手衣服量很大,都轉賣出去,賣了高價。
  “保潔美說他們回收1噸垃圾至少要2200元到2500元,但實際上收一噸衣服成本差不多300元,這其中包括車費跟人工。而且只有1/3的巷子需要給管理費,大概每個箱子50元—80元,其他回收箱都是免費放置。”這幾名員工都反映,保潔美在廣州公司的員工大部分都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包括那個為他們工作了3年多的司機,也沒有為他們購買社保和醫保,每個月只給他們2000元,每個箱子再給他們10元補貼,人工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保潔美說虧了兩三百萬元,完全不可能,他們每個月至少賺幾十萬元吧。”小雷解釋,其實保潔美就是做回收站的工作,因為打著做慈善和捐贈的旗號,很多東西不用什麼錢就免費得到。他們每個月至少回收100噸。由於保潔美都是在各大高校和高檔社區放置回收箱,而且以愛心和環保為名,所以得到大部分都是上等好衣服。
  “他們說回收的衣服裡面有很多是垃圾,是不是這樣?剛好相反。可能有10%是很臟或者很破舊,但大部分都是好的。你想,那個箱子是寫著捐贈的。作為業主,他不可能將一些很邋遢很髒的衣服扔進去。也不會把垃圾扔進去。”小雷說,廣州市接收社會捐贈工作站免費給予了大量很好很新的衣服,那些都不是垃圾,都是很新的,都是可以賣的。最貴的話,是賣到江蘇那邊,有按件算的,按噸算也有八九千塊錢一噸,甚至是上萬元。如果是出口的話,均價可以有4000元到6000多元一噸。大概有八成是出口的。”
  ■三名舉報員工說法
  註:3名舉報員工均反映他們在保潔美公司待遇極低,每個月只有2000元,而保潔美拒絕跟他們簽訂勞動合同,購買社保和醫保,在他們離職時還克扣他們的工資。
  小雷(業主主管,2012年7月——2013年6月份,在保潔美工作11個多月)
  “我們打著慈善愛心和再生環保去欺騙民政局、街道辦、社區、各大高校團體,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捐贈,都被他們拿去倒賣牟取暴利了。他們回收的總數不止2000噸。我們問了民政局,這屬於公開募集,需要經過區民政局的審批,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任何報批,就公開搞非法募捐。”
  小魏 (業務員,負責策劃“愛心隨手送”活動,與各街道辦、社區等洽談合作,跟車去回收箱提取衣服,2012年6月份-12月底,在保潔美工作半年多)
  “我們都告訴這些居民,衣服都是會被捐贈給貧困山區的人民,其他的就會被製作成環保用品,不然這些居民怎麼會把這麼多好衣服給保潔美公司?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衣服都被倒賣,真正捐出去的衣服每次只有幾百件,總共不到3000件。”
  小默(業務員,在保潔美工作半年多,曾經被迫與保潔美簽訂了保密協議,化名出現)
  “保潔美都是搞各種愛心環保活動,但真正愛心捐贈去了哪裡?這些衣服去了哪裡?大家都不知道,好心人都被利用、被傷害了。”
  ■公司負責人說法
  保潔美法人代表勞建斌回應,保潔美設置的二手衣服回收箱不要理解為捐贈箱,其實就是一個垃圾桶擺在小區,用來回收衣物類、紡織類的垃圾。他承認沒有設備和技術對舊衣服進行再生加工處理,捐贈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們將這些紡織類垃圾(二手舊衣)作為原料轉賣給了相關加工廠,將最好的衣服挑出來(占15%左右)作為原料賣到馬來西亞以用來經營公司運轉。“我們不是慈善機構,是一家企業,這樣做也是一種環保。”
  保潔美業務經理鐘惠萍(情緒激動)“摸著天地良心,我們在做好事,他們要自己所說的話負責,要拿出證據。”鐘惠萍稱保潔美跟這3人簽訂了勞動合同,購買了社保和醫保,他們可以提供相關憑證,但在發稿前,他們仍未能提供。
  保潔美公司法人代表勞建斌
  “回收箱不是捐贈箱,就是一個垃圾桶”
  針對保潔美公司的種種質疑,保潔美公司法人勞建斌和業務經理鐘惠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確實有衣服賣到國外”
  南方日報:最開始成立保潔美公司的初衷是什麼?
  勞建斌:公司產生的利潤可以回饋當地社會一部分。但是我們不是慈善機構,說實話,我們只是幫忙去做(捐贈),我們自己本身是一個企業。但我們從公司成立到現在,我沒有在國內賣過一件衣服。現在所有的衣服進入我的廠以後,出來是零垃圾。
  南方日報:那你們在國外賣不賣?
  勞建斌:肯定有。要沒有的話,我怎麼生活,(經營)這個公司。相當於出口,但是我們出口的比例很低。國內的衣服能出口的比例很低。
  南方日報:是多少?
  勞建斌:(停了一會)我算一下,應該是15%到20%之間。
  “回收一噸衣物,成本要2000多元”
  南方日報:你們免費從居民那裡獲取了大量二手衣服。
  勞建斌:我們也不免費。我的回收箱差不多2000元一個(之前接受媒體採訪說是800元)。政府一分錢都沒有扶持。擺進小區需要交管理費,大概每個箱子要100元到150元一個月。還有人和車的花費。
  南方日報:現在是多少個箱子?
  勞建斌:現在是300多個。(鐘惠萍說420個)有一些清潔工,他們晚上就會去偷衣服去賣錢。然後就會砸壞、破壞箱子。我們做的箱子差不多700個了。其實很多垃圾扔到那個箱子裡面去,把我們的回收箱當垃圾桶了。把人工、運營、運輸等這些成本攤上去,一噸成本要2200元到2500元之間。
  “要其他人找到我們,我們才提供衣服捐贈”
  南方日報:你們有沒有捐出去的衣服數目留底?
  勞建斌:有資料、有圖片。但是我們的捐贈量不大。
  南方日報:有多少成?多少件?
  勞建斌:件數就多了,一兩萬件肯定是有的。多少成這個……因為我們回收到的衣服,其中垃圾的比例很高,是65%。這些是完全不能用的,只能用作最末端的產品。一是保溫大棚用來保溫的,還有一個是路基布。還有其他一些產品。
  南方日報:那捐贈出去的,流向什麼地方有沒有監督?數據這些有沒有公示?
  勞建斌:像四川達州那一次,是跟廣州大學合作的。所有衣服、費用都是我們出的。廣州有媒體報道,基本上每次幾百件。但是我拿不出相關憑證。
  南方日報:你們選擇捐贈衣服的標準是怎麼確定的?
  勞建斌:(經理鐘惠萍:七八成新吧。)九成新,而且要根據區域,找到合適體型。我們是沒有時間、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尋找衣服接收地區。我們是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要其他人找到我們,我們才提供衣服。像比如相關媒體的相關欄目,就是這樣一個平臺。他們提供受捐贈人的信息,我們就捐衣服。
  如果是企業要做愛心、捐贈衣服的話,是要去民政局備案的。我們沒有備案,因為我們不是慈善機構。就需要其他的一些機構、NGO等為我們提供這個平臺。
  “我們不是愛心捐贈,只是宣傳環保”
  南方日報:但你們很多活動都打著愛心捐贈的名義,衣服回收箱子上面的溫馨提示也說是愛心捐贈。
  業務經理鐘惠萍:有很多人就以為是愛心捐贈,但其實我們不是。我們是宣傳環保,我們也是跟居民這麼宣傳的。
  勞建斌:我們是加入了相關媒體的這個平臺。我們公司宣傳不可能帶捐贈的字眼,都是環保。(經過很久)他們籠統地認為所有衣服都符合捐贈要求。但並不是這樣,很多都是垃圾。
  南方日報:那最好的衣服大概有多少?
  勞建斌:就是能出口到馬來西亞的,10%到15%。我們整個公司,只靠這個運營。
  南方日報:你們賣去馬來西亞的衣服是經過消毒的嗎?
  勞建斌:沒有。我們只是分類打包好給他們。沒有任何標準。
  “回收箱就是放舊紡織類的一個垃圾桶”
  南方日報:民政局捐贈接收站跟你們簽訂的協議,上面寫著不能流入二手市場,那賣到東南亞不是流入二手市場了嗎?
  勞建斌:他們給我們的已經全部是垃圾,不能出口的。他們是經過挑揀了的。那些是屬於65%的垃圾部分。
  南方日報:那你跟街道和物業公司簽訂的協議中,也規定不能流入二手市場?
  勞建斌:可以將他們理解為垃圾,當做原料,不是二手衣服。
  南方日報:那你們怎麼想到這種免費回收的概念呢?
  勞建斌:我們一直都不免費。其實我跟居民說的意思,他們也是誤解了。現在不是垃圾分類嘛,那你們擺個垃圾桶在那裡,我擺這個,也是當垃圾桶啊。只是我這是衣物類的、紡織類的垃圾。就等於垃圾分類嘛。我曾經想過包括電池、過期藥品都回收,但如果這個也做的話,虧損就更大。
  鐘惠萍:我們跟那些街道合作的時候,我們跟他們簽好合同,說明我們是業務來往,我們是低碳環保、節約資源。我們做好環保也是一個很大的公益,捐贈只是很小一部分。
  勞建斌:其實這個回收箱,連你都誤解成了我們就是要好衣服是吧。但是你現在看一下周邊的垃圾桶,我這個其實就是紡織類的垃圾桶。你們可以幫我宣傳,澄清。回收箱,你們各個都理解為捐贈,其實就是放舊紡織類的一個垃圾桶,就是垃圾分類的一類。我們就是看好這個市場的前景。我們沒有暴利,而是一直是虧的。
  “我不是一定要去做慈善,首要是經營這個公司”
  南方日報:那市民都以為這是捐贈,他們覺得自己的愛心被傷害,你們怎麼看待?
  勞建斌:這個從來沒有人跟我直接面談這件事,(如果有的話)我會很誠實地告訴他。我是以企業的形式經營公司,我的本意實質上,這個桶就是紡織物分類桶。我並不是說要捐或者怎麼樣。但是捐的話,就要有對象才能捐得到啊。不可能把這個東西扔進去,就以為一定要我去捐。我做慈善不是我一定要去做的。我首要的是要經營這個公司。
  南方日報:你能不能提供一個透明詳細的數據?比如哪些衣服你捐贈了,那些你進入環保再生了?
  勞建斌:實話跟你說,做這項(捐贈)全部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所以我們沒辦法提供。我是做了,但不是我們自己去做。那65%的二手衣服垃圾,我們全部作為原料,以幾百塊錢一噸的低價賣給了相關有資質的公司進行環保加工處理。我們簽訂了相關協議,他們也是正規的工廠。
  南方日報:你能不能公開跟你合作的工廠協議,以及二手衣服的相關台賬和流向?
  勞建斌:我們都有。但是在中山工廠那裡,沒有帶來。
  (註:南方日報記者從21日起就開始詢問索要,截止發稿前,仍未提供)  (原標題:保潔美大起底:愛心衣物“變形”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84xmmw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