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巴里島眼中的中國學霸
  我們如果換一種方式來思考,把學校認為是家庭那樣的單位,每個人都必須得到滿足,那麼我們就不會考褐藻醣膠慮什麼成功者和失敗者,而是會考慮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發展,使教育更發達。
  撰稿|式 微
  上海的學子們又斬獲了第一,在最信用貸款近公佈的有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國際性標準考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對,是“又”,因為2009年的冠軍也屬於中國上海,於是各國教育界都表示不淡定了,全球各大媒體也議論紛紛。
  美汽車借款媒:憂心忡忡,不忘批評
  “勤奮的亞洲學生稱霸全球性考試”,《華盛頓郵報》12月5日以此為題總結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試結果。此次PISA測試共有65個國家及地區的大約51萬名15歲學生參加,評估內容西服分為數學、科學和閱讀三項。結果中國上海學生在三項測試中均排名首位。另外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地的學生也都名列前茅。
  但是,讓世界媒體廣泛熱議的並不是上海的這次“第一”,而是這已經是中國上海第二次在這項國際性標準考試中排名第一了,把曾經獨占鰲頭的芬蘭遠遠甩開,而美國學生甚至在各科考試中都未進入20強,的確是讓那些自詡“教育十分先進”的歐美國家大為難堪。
  在剛剛公佈的2012年PISA報告中,第二次參加測評的上海學生獲得數學、科學、閱讀素養三個單項的第一和總分第一。在數學方面,上海學生的平均成績為613分,全球平均分為494,超過了經合組織平均成績119分,可以說上海中學生的數學成績高出了經合組織平均標準3個年級。
  當201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佈2009年度PISA測試結果之後,美國《紐約時報》在教育版頭條發表了題為《上海的高分震驚教育者》的文章,對於中國上海這匹黑馬錶示了高度的重視,認為這不僅是一項學術成就,也體現了中國的飛速發展,但也委婉地表示中國學生在課業上花的時間更多而不重視體育鍛煉等方面。
  而這次的結果公佈後,顯然,美國人民又失望了,因為上海領先了美國各個州20多名不止,讓美國教育界傷透了心。美國教育部長鄧肯表示,這種結果描繪出美國“教育停滯的畫面”,“這不符合我們希望擁有世界上受教育最好、競爭力最強的勞動者的期望”。美國教育和經濟中心主席馬克·圖克說:“現行的教育改革破產了。”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滕說:“悲哀的是,我們的國家忽視了高分國家的經驗,這些國家極為尊重公共教育……”
  當然,失望之餘美國媒體也將矛頭指向了上海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將上海作為樣本根本不能反映中國的整體水平。“中國在世界學生評測體系中作弊”,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2月4日以此為題稱,中國學生成績突出,但值得註意的是,這個排行榜中中國的情況非常獨特,中國在榜上跟美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等國不一樣,並不是作為一個國家出現的。其他國家的評測針對的都是全國學生的表現,但中國內地的評估只涵蓋上海市。而上海的教育狀況大大優於中國其他地區,此外富裕的上海家長會為學生課外補課花費大量金錢,補課費甚至超出其他地方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英媒:尷尬之餘,“替中國反思”
  不得不承認,相比西方國家而言,中國學生過得非常辛苦,除日常課程之外,通常還有課外補習和興趣班,這還是小學生、初中生的配置,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那就只有睡覺、吃飯和補習這三件事了。中國式的“高壓”教育我們自己知道,外媒也是以此大做文章。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3日稱,日前公佈的PISA考試結果顯示,中國可能拿出讓英國教育官員尷尬的讀寫成績和數學分數。但是,中國的孩子和家長知道,這一切都付出了可怕的代價。全國各地的家長都說,孩子受到的壓力已經達到超強限度,瀕臨“病態”。
  英國報道稱,青少年自殺越來越成為中國“恐怖”教育體制和家長雄心抱負的代價。一個深秋的晚上,“小粽子”從學校回到家。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寫作業,而是坐電梯來到17樓,爬到房頂,跳了下去。
  英國報道指出,中國經濟在發展,但還沒發展到創造出足夠多的能讓雄心勃勃的家長們為子女設想的滿意工作。他們唯一合理的反應就是給孩子更大壓力。另外還存在一種擔心:中國可能幾十年都無法建立可靠的社會保障機制。因此,家長都把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視為醫療、養老和舒適生活的長遠保障。
  該報道還引用一位家長所說:“如果我的孩子每天晚上比鄰居家的孩子少做20分鐘作業,那麼夢想就會離我們遠那麼一點兒。”把這種恐懼植入中國無數家庭的腦海,一場教育的“軍備競賽”由此產生,而中學生就是其中的“步兵”。
  報道指出,中國中小學體系的現實常常被國際比較中的數字扭曲。中國學生在計算和讀寫方面顯得出類拔萃。這種死記硬背式學習的更好版本(在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得到西方政客的公開吹捧。然而,其他一些數字卻講述了不那麼快樂的故事。英國學者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所謂“三分之一的中國兒童因為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患有心理問題。他們常常得到家人的溺愛,卻背負著前所未有的期望的重壓。”
  報道稱,北京教育部門“有人”承認,中國已經到達這樣的程度,老師的一句責備就足以讓像“小粽子”這樣的12歲少年陷入“最黑暗的絕望”。
  英國《金融時報》則報道稱,上海學生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佈的評估結果中名列第一,這讓其他國家決心汲取其成功經驗。但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因為過於註重機械學習而在國內受到家長、學生和政府官員的批評。還舉例說明:“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年齡有低幼化趨勢,以避開他們或家長認為的國內的二流教育。”
  不過指責歸指責,英國方面還是在第一時間對本國的教育進行反思,畢竟這次公佈的測試結果實在不能體現英國的貴族風範:英國沒有任何科目進入前20名,數學排名26,閱讀排名23,位居中等。
  天空電視臺援引英國教育大臣戈夫的話說,這項測試結果顯示,英國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英國廣播公司稱,測試結果說明,考慮到經濟繁榮和教育發展的正比關係,在所有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西方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財富差距今後將繼續減小。英國學生與上海學生數學能力的差距達到驚人的24%,這種差距就好比英國AFC溫布爾登足球隊與西班牙巴塞羅那足球隊之間的差距,幾乎是無法彌補的。“傳統教育大國”這回是真的著急了,怪不得連英國議會都特別召開議會討論對策。
  歐媒:一邊反思,一邊指責
  “歐洲應該反思”,德國歐洲通訊社5日以此為題說,歐洲學生成績在下降,甚至北歐國家也大不如前。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對教育的重視不無關係,歐洲到了醒悟的時候了。不過路透社稱,歐洲有些國家表現良好,瑞士和荷蘭進入前10名,德國和波蘭進步明顯。
  同屬歐洲,德國能旁觀評論,瑞士和荷蘭能小小慶賀一下,但芬蘭當真是欲哭無淚了,因為2009年之前一直蟬聯冠軍的芬蘭又沒能奪回屬於自己的“皇冠”,讓芬蘭媒體感嘆自己不再是“教育仙境”。為此,芬蘭教育部不得不在成績公佈的當天即召開新聞發佈會並表示,“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發展芬蘭教育”。
  西班牙《國家報》走的也是“責難路線”,其報道稱:中國人的普遍看法是,他們的教育體制培養出的都是“機器人”,而不是有思想的頭腦。上海虹口區的一名中學教師王力(音)說:“教師擁有絕對權威,雖然很多事情都在變,但教育仍然是單向的,那就是我來說,你重覆。不允許學生有討論,這樣的方式根本無法激發想象力。或許正因為如此,在中國自然科學學科超過了人文學科占據了中國教育的主導地位。所以我們才有那麼多擁有豐富理論知識的學生,他們都具備很高的數學能力,但卻缺乏創新能力。”
  法國人也毫不留情地指責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教育體系的缺陷,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社會學家讓-弗朗索瓦·薩佈雷表示學生們普遍壓力過大,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自殺的案例有許多。
  如果總結一下諸多西方媒體對於此次上海學子PISA考試拿第一事件的關鍵詞,應該就是“震驚”、“失望”和“教育體制有問題”這三點,而國內媒體也無外乎這幾個詞,因為就事實上來說,人們沒有一味興奮,而反思無論中國學生的成績有多好,他們終究是不是快樂的?
  美國教育歷史學者Diane Ravitch的話倒是很值得中西雙方思考:“我們過去總是像考慮運動隊那樣來考慮學生、老師和學校,我們認為總是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因而放任他們的發展。但我們如果換一種方式來思考,把學校認為是家庭那樣的單位,每個人都必須得到滿足,那麼我們就不會考慮什麼成功者和失敗者,而是會考慮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發展,使教育更發達。”
  連接: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會在各個國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與高一為主的15歲學生擔任調查對象,以測試學生是否能夠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第一次PISA評估於2000年首次舉辦,此後每3年舉行一次。評估主要分為3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由這3項組成一評估循環核心,在每一個評核周期里,有2/3的時間會對其中一項領域進行深入評估,其他兩項則進行綜合評測。
  2009年之前,芬蘭學生在歷次測試中名列第一。而2009年的結果顯示,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取得閱讀、數學、科學素養第一的佳績,此次公佈的2012年測試結果,上海仍高居榜首。
  上海學生憑什麼學霸全球?
  記者/陳 冰   製圖/劉綺黎
  上海學生PISA考試再度拿下全球第一,外媒好奇:到底是因為教育水平的提高,還是“虎媽狼爸”的調教,抑或是“考試機器的錘煉”?相比排名普遍靠前的東亞國家和地區,歐美等傳統教育強國真是很沒面子。不管“學霸”有何秘籍,西方媒體對中國“學霸”可能改變未來格局的擔憂卻在日益加劇。“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經合組織教育專家的話發人深省。
  上海學生憑什麼“學霸”全球?
  2013年上海狀元高欣弘說,上海的教育越來越靈活了。“相對其他城市,上海教育體系最大的優點就是給了我一個更寬廣的視角。上海的教育好,因為不是僅僅看重分數。”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孔令帥教授分析指出,上海學生成功的秘訣在於融合“傳統和現代因素”的方式。“傳統”指的是“虎媽虎爸”望子成龍的心態,以及中國孩子很小就被灌輸的觀念:努力是獲得良好教育的關鍵。
  “現代”因素包括上海樂於不斷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重視弱校並把它們與優秀的學校配對,對外國理念採取開放的態度,把學生成績與教師收入掛鉤等。
  但PISA“第一”的背後是上海學生平均每周做作業時間為13.8小時,同樣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參與國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其實,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學霸的背後只有兩個字:勤奮!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84xmmw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